赵九章自杀第16天,周总理流下泪水,批示追查真
1970年4月24日,“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成功发射,使中国成为继苏、美、法、日之后世界上第五个独立研制并发射成功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极大振奋了国人的自信心,也提升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威望。
我国有多位优秀的科学家参与了此次开天辟地的事业中,中国科学院原党组书记兼副院长张劲夫在提到此事时曾说:“搞人造卫星赵九章最积极”。
图 | 东方红卫星
赵九章是我国著名的大气科学家,地球物理学家和空间物理学家,“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的总设计师。但是,他却没能亲眼看到卫星上天的那一刻。
1968年10月26日,也就是在卫星发射成功的前18个月,赵九章服安眠药自杀身亡,终年61岁。
赵九章在清华大学的恩师叶企孙先生晚年在自述中曾说,“令我痛心的是两位极有才干的弟子英年惨遭不测,竟先我而离人世!”
这两位弟子指的是,清华大学1931级的熊大缜,另一位就是清华1929级的赵九章。叶企孙先生自述中还说:“(赵九章)壮志未酬,真乃中华一大损失”。
图 | 赵九章
一
赵九章193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后通过留学考试,于1935年赴德国柏林大学学习气象学。
1938年,赵九章获得气象学专业博士学位。当时以他的才学完全可以留在国外工作,但是,他却决定回到战火纷飞的国内,为饱受蹂躏的国家贡献自己的一份力。他回国后,到西南联大任教。
赵九章还有一个特殊的身份,那就是——他是国民党元老戴季陶的外甥。刚回国时,他给戴季陶做过一段时间的机要秘书,但是,没多久他就厌烦了官场的腐败昏庸,离开了。如果,他留下,仕途之路想必会一帆风顺。
1944年,对赵九章极为赏识的竺可桢,推荐赵九章到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工作。投身于自己热爱的气象物理研究中,赵九章迸发出了极大的工作热情。
经过赵九章的日夜钻研,1945年,他提出“长波斜压不稳定”理论,成为现代天气预报的理论基础之一。
1946年,赵九章在芝加哥大学做学术报告时提出了此理论,获得国际公认。由此,赵九章在国际上的声望日渐升高。
图 | 赵九章在德国时留影
解放前,中央气象研究所被南京政府命令迁往台湾,赵九章却不为所动,他发电文给所长:“八年抗战,颠沛流离,实不堪再动”。
于是,赵九章和气象研究所的一大批科学家留下来,为推动新中国的气象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
1949年11月,赵九章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所长。在他任所长期间,培养选拔了大量人才。
五十年代初,西方国家开始用计算机来做天气预报,赵九章很快发现这一契机,便鼓励刚从国外回来的顾振潮进行相关研究,并组织培训了一批科技人员。四年后我国第一台计算机问世,于是他们作为首批用户在计算机上开展试验,为以后我国气象天气预报事业登上新台阶奠定了基础。
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原党委书记吴智诚,曾给赵九章当过一段时间秘书。他回忆说,自己20岁时刚到赵九章身边工作时只有高中学历,赵九章就跟他说,只要想学,中科院念书的机会很多。赵九章专门介绍吴智诚到北京大学听课,为此还减少吴智诚的事务性工作时间。
赵九章对年轻人都很照顾,为他们创造机会,指点迷津。地球物理所先后走出了叶笃正、顾震潮、陶诗言、曾庆存、周秀骥等院士和专家,为新中国的科学事业培养了大气物理和空间物理的大批人才。
图 | 1958年,赵九章与中国科大学生在一起
二
“只要是国家需要的,他就去做。”吴智诚曾给赵九章一句很中肯的评价。
1957年10月4日,苏联成功发射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对于刚成立的新中国震动很大。作为物理学家的赵九章敏锐地意识到,中国发展人造地球卫星的迫切性。
从这时起,赵九章就开始在各种场合发表讲话,倡议发展中国自己的人造卫星,阐述人造卫星对中国的战略和国防意义的重要性。
毛主席在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上说:“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很快,中科院成立了“581”组,赵九章任副组长,并于10月率代表团去苏联访问。
赵九章和一批科学家从到苏联访问归来后,就提出中国要想研制人造卫星,就必须走自力更生的道路,外国出于保密的需要,卫星研制的核心技术是不会透露给我们的。
文章来源:《材料研究学报》 网址: http://www.clyjxbzz.cn/zonghexinwen/2020/1106/4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