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次落选中科院,反倒成了美国外籍院士,她最后
世界总是在困难之中向前发展,人也是如此。古今中外从来没有哪个人是在一帆风顺的情况下获得成功,逆境造就英雄。前路漫漫,我们依旧勇往直前。古人就说过\"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我们的国家正是有许许多多的逆境英雄才造就了今天的辉煌,其中就有许多的科技人才凭借这种坚毅的精神取得瞩目的成就。
在这些众多的科学家中有我们熟悉的两弹元勋们,他们是钱学森先生,于敏先生;他们有\"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先生;他们有\"中国现代数学之父\"华罗庚先生在这些璀璨的群星中大部分都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在中国的莘莘学子的心目中有三个最想去的地方,一个是清华,一个是北大,最后一个是中科院。
中科院在一定程度上代表我国现在最顶尖的科学技术,申请加入中科院是极其严格的。有这样一位优秀的科学家,一生当中成就无数,四次申请成为中科院的院士都没有成功,但是一次偶然的机会让她成为了美国外籍院士,她就是——李爱珍女士。
李爱珍女士出生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福建省,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毕业之后李爱珍被分配到了一个研究所当研究员。她从在大学读书的时候就开始新型材料的研究,还是目前最热门的半导体材料的研究。李爱珍女士从毕业开始一直在自己的岗位上研究了十几年,在这十几年间她发表了论文两三百篇,申请通过的国家科学专利近三十项;在这十几年间,李爱珍女士将自己的青春和大半辈子都奉献给了她最心爱的祖国;在这几十年间,李爱珍女士,对待工作向来是一丝不苟,不惧困难,坚毅不拔。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国的现代科学技术才处于一个刚刚兴起的地步,我们都知道当时中国在科学技术发展的很多方面还是明显的落后不足,知识文化体系我们还有许多要去钻研去探索的地方。李爱珍研究的半导体科学属于前沿科技,在专业领域的技术实施上还是非常吃亏的。
特别是在专业技术设备的短缺比如当时举全国之力进行的两弹一星的项目,连一台计算机都没有,所有计算还是依靠原始的算盘来完成,研究设备的欠缺这让很多科技研究项目无法继续下去,束外延设备就是一个典型例子。
分子束外延设备,这是一件科学重器,对我国科技,经济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一直到今天,我们可以在网上搜索这项尖端的科学技术设备系统,它的主要技术依然是德国等发达国家独占技术的鳌头。那么在李爱珍女士那个科技国力弱小的年代,就更不要说当时中国面临着怎样的高端技术封锁局面。
文章来源:《材料研究学报》 网址: http://www.clyjxbzz.cn/zonghexinwen/2020/1110/4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