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材料系大四学生段婧同在国
近日,在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材料科学系主任O.A.Brylev以及深北莫教师L.A.Trusov、E.A.Gorbachev的指导带领下,材料科学系大四年级学生段婧同的科研课题取得了良好的研究成果,其合作撰写的论文“Glass-ceramic synthesis of Cr-substituted strontium hexaferrite nanoparticles with enhanced coercivity”于2021年4月份在期刊《Nanomaterials》上发表,该期刊2019年的影响因子 (Impact factor,IF)为4.324。
据段婧同介绍,她与导师的研究课题专注于对磁性材料永磁铁氧体的研究。永磁铁氧体由于能保持纳米级粒子的高矫顽力而吸引了众多研究者的兴趣。纳米磁体应用前景广泛,可作为各电子产品基件,磁性记录材料或应用于生物医学等其他领域。
左一为段婧同,中间为L.A.Trusov,右一为材料科学系主任O.A.Brylev
硬磁六角铁氧体MFe12O19(M = Ba,Sr)是众所周知且广泛用于生产陶瓷永磁体的材料。与大多数金属磁性纳米颗粒(例如FePt、Co、CoPt、NiFe)相比,六价铁氧体具有热稳定性,化学稳定性和生物相容性。因此,六价铁氧体是合成纳米颗粒的理想材料。段婧同在导师团队的带领下,通过玻璃结晶法合成复合材料。基于此方法,六价铁氧体纳米颗粒通过非磁性基质彼此分离,可以以粉末或稳定的胶体形式提取纯六价铁氧体相。
据介绍,提高六价铁氧体的矫顽力的一种常用方法是用铝离子部分取代铁离子。然而,铝的替代要求高于1000℃的高退火温度,这使得纳米颗粒的制备极具挑战性。相类似的也可用铬离子取代以达到矫顽力提升的效果,但是到目前为止,尚未有文章描述未烧结的亚微米或纳米级Cr取代六方铁氧体颗粒的制备方法。段婧同和导师团队的论文首次报道了通过在SrO–Fe2O3–Cr2O3–B2O3系统中玻璃的结晶来合成铬取代的六价铁氧体,并讨论了颗粒的形貌及其磁性与退火温度的关系。
左三为E.A.Gorbachev,右一为段婧同同学
段婧同表示:“本次实验没有先例,导师团队提出了实验概念,确定实验方法,并在他们的监督和教学下完成了本次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导师们给予了无数的帮助和指导;对于仪器的掌握,结果分析的方法导师们也都倾囊相授,我们最终对于样品有完整且精确的分析,并以此为基础发表了论文”。
再次祝贺段婧同同学!
愿所有深北莫学子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种下梦想种子,实现心中理想!
文章来源:《材料研究学报》 网址: http://www.clyjxbzz.cn/zonghexinwen/2021/0430/11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