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大年式教师团队风采录 | 上海交通大学氢轻之
团队把提升学生学习质量作为本职工作。引导学生求真学问、练真本领。团队负责的《材料加工原理》获评 2020 年教育部首批国家一流本科课程。参与建成中国大学 MOOC 慕课在线课程,形成了“线上与线下”和“基础与前沿”相结合的特色教学方法,获 2020 年上海交通大学教学成果特等奖。立足国家重大需求,团队组织师生开展相关课题;选派博士生负责相关产品的创新研发,成效显著。邀请国际学术大师来校进行学术交流,选送研究生和青年教师到著名研究机构和企业开展合作,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累计为祖国培养了300余名优秀研究生,奔赴国家建设主战场。
第38个教师节来临之际,和小编一起,领略他们在教育教学、科研工作、团队建设上的闪亮风采,品读他们奉献国家、服务人民的先进事迹,学习他们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爱国情怀,教书育人、敢为人先的敬业精神,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高尚情操。
团队将满足国家重大需求视为己任,积极推进科研成果产业化示范应用。在上海、安徽、河南、江苏等建立了中试基地。建成了吨级高性能镁合金精密砂铸、锻造等中试线,技术转移到 15 家企业,直接孵化 8 家高新技术企业,带动就业超千人。与多家重点单位建立了实质性合作关系。系列技术已在多家企业实现产业化,不仅促进了高速交通工具、纺织机械、优势资源镁及稀土产业发展,还带动了铸造、压力加工、机加工、模具等行业发展。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人民生命健康,这是上海交通大学氢轻之美创新教师团队的科研初心,更是他们的实践品格。30年辛勤耕耘,团队一边在实验室中“瞄准应用”,一边在“产业需求中检验研究问题”,攻克了镁合金强度低、耐热差、寿命短等瓶颈,突破了材料开发、熔体处理与部件成型等关键工艺与技术难题,实现了镁合金从非承力结构件至主承力结构件应用的跨越。
如今,上海交通大学氢轻之美创新教师团队长期坚守在工程第一线,敢于啃“硬骨头”,先后获评科技部、教育部创新团队,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省部级以上奖励10余项,为我国科技自立自强做出了突出贡献。同时,培养出一批批对国家和社会具有强烈责任感的优秀学生,践行了“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的职业情操。
多年以来,上海交通大学氢轻之美创新教师团队在人才培养、科研攻关、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等方面久久为功,并将继续齐心勇攀科技高峰。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看上海交通大学氢轻之美创新教师团队的故事。
责任编辑:樊丽萍
2017年,教育部启动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创建活动。五年来,上海高校教师传承黄大年精神,踔厉奋发,继首批12个团队入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后,第二批又有8个团队榜上有名。
编辑:吴金娇
他们立德修身,潜心治学,开拓创新,真正把为学、为事、为人统一起来,当好学生成长的引路人,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了积极贡献。
在这样的理念指导下,上海交通大学氢轻之美创新教师团队秉持原创高端材料信念。经过数十年的努力,攻克了镁合金强度低、耐热差、寿命短等瓶颈,经过持续潜心研究,用心选料、让料成材、促材成器,实现了一代新材料支撑一代新装备的发展团队科研成果助力中国占据镁合金的国际话语权,为国际知名公司研制提供先进产品,促进了中国的镁技术及制品走向世界,让许多响当当的国际巨头,求助中国“镁”。
“我们要做有效的科研,而不是泡沫的科研,我们的研究需要紧紧扣着实际的需求和问题,聚焦于发展先进生产力。”第二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上海交通大学氢轻之美创新教师团队带头人丁文江反复教导师生,“材料就是有用的物质,有用是材料研究的灵魂。”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上海交通大学氢轻之美创新教师团队始终相信,培养优秀的学生是教师的第一要务,要真正把学科的内涵建设和质量提升体现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成果上。团队中的教授和副教授承担本科生、研究生课程的课时量每年达到500学时。为了提升学生学习质量,采用“技术原理认知+理论体系学习+科研案例分析+综合实践创新”的新工科培养模式,在本科课程中增设热加工综合实践研究,将知识点结合多样化教学手法,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教学效果。疫情防控期间,团队老师依然坚守岗位,为同学们提供教学和服务保障。
文章来源:《材料研究学报》 网址: http://www.clyjxbzz.cn/zonghexinwen/2022/0909/2360.html